突泉县巨昌村、宝利村泥石流沟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项目案例_睿诚产业研究院

突泉县巨昌村、宝利村泥石流沟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1章. 概述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

突泉县巨昌村、宝利村泥石流沟地质灾害治理项目

1.1.2. 建设内容与规模

1.1.3.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本项目概算总经费xxxxx万元,其中:工程施工费xxxxx万元,其他费用xxxxx万元,不可预见费xxxxx万元。

资金全部来源于申请国债专项资金。

1.2. 业主概况

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3.1. 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修订)》(2002年8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订)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年第三次修正)
  • 关于印发《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的通知(环发〔2008〕92号);
  • 《国务院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国发〔1993〕5号);
  • ……

1.3.2. 地方法规

  • 《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
  • 《内蒙古自治区水土保持条例》;
  • 《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
  • 《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办法》;
  • ……

1.3.3. 技术规范及标准

1.3.4. 技术报告及相关文件

1.4. 主要结论和建议

1.4.1. 主要结论

1、本项目对于保障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项目旨在治理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是急需推进的重要项目。

2、该项目采用了成熟可靠的冲沟修复技术和植被种植措施,能够有效地治理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自然灾害损失。同时,通过国债专项资金的投入,可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扩大项目的规模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1.4.2. 建议

第2章. 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2.1. 项目建设背景

兴安盟突泉县治理区所在区域位于大兴安岭东南麓山地地带,沟壑延伸,群山与沟壑相间,为构造剥蚀地形中山形态,群山起伏,山坡坡度一般在30—50°。海拔高程在500—1392m之间。治理区地形较复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地势呈阶梯状下降,由于剥蚀强烈,山顶多岩石裸露。自然植被发育较差,沟壑延伸地带及河两岸多为农田。区内山坡陡,沟谷坡降大,是泥石流地质灾害多发区。因此对兴安盟突泉县巨昌村、宝利村泥石流沟地质灾害治理已迫在眉睫。

由于该地区的地形复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坡陡,沟谷坡降大,是泥石流地质灾害多发区。历史上已经多次发生过泥石流灾害,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由于自然植被发育较差,沟壑延伸地带及河两岸多为农田。泥石流灾害不仅会对农田造成破坏,影响农业生产,还会对当地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为了防止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对巨昌村、宝利村的泥石流沟进行地质灾害治理显得十分必要。该项目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减少或避免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从而保障当地居民的生活和财产安全。

……

2.2. 规划政策符合性

2.2.1. 国家政策

2.2.2. 地方政府政策

2.2.3. 其他相关规划

2.3. 项目建设必要性

2.3.1. 是符合国家生态建设需要,是保障突泉县生态安全的需要

2.3.2. 是完善突泉县应急避难系统及保护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

2.3.3. 是突泉县国民经济的发展及优化布局的需要

2.3.4. 是突泉县境内土地资源效益最大化的需要

2.3.5. 项目建设体现“以人为”“政为民”的理念

第3章. 项目需求分析与产出方案

3.1. 需求分析

3.1.1. 治理工程的目标任务

3.1.2. 项目功能定位

3.1.3. 建设需求分析

3.1.4. 服务需求总量及结构

3.2. 工作部署

3.2.1. 治理工程部署原则

3.2.2. 建设内容及规模

3.3. 项目产出方案

3.3.1. 生产能力与服务质量标准

3.3.2. 产出规模与合理性评价

第4章. 项目选址与要素保障

4.1. 项目选址或选线

4.2. 项目建设条件

4.2.1. 位置境遇

4.2.2. 气候条件

4.2.3. 水文条件

4.2.4. 交通条件

4.2.5. 治理区地质环境背景

4.2.6. 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特征及其危害

4.2.7. 社会经济条件

4.3. 要素保障

4.3.1. 土地要素保障

4.3.2. 资源环境要素保障

第5章. 项目建设方案

5.1. 设计指导思想

5.2. 治理工程实施方案

5.3. 治理工程量

5.4. 建设管理方案

5.4.1. 项目建设管理

5.4.2. 项目招标

5.4.3. 项目实施规划

第6章. 项目运营方案

6.1. 运营模式选择

6.2. 安全保障方案

6.2.1. 设计依据

6.2.2. 劳动安全与卫生

6.3. 组织机构与项目建设管理

6.3.1. 组织机构设置

6.3.2. 项目管理办法

6.3.3. 项目的资金管理

6.3.4. 项目的建设管理

第7章. 项目投融资与财务方案

7.1. 项目投资估算

7.1.1. 项目概况

7.1.2. 投资估算依据

7.1.3. 项目实施投资估算

7.2. 申请财政资金数额及使用方向

7.3.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7.4. 债务清偿能力分析

7.5. 财务可持续性分析

第8章. 项目影响效果分析

8.1. 经济效益

8.2. 社会效益

8.3.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8.3.1. 编制依据

8.3.2. 编制原则

8.3.3.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8.3.4. 环境保护措施

8.3.5. 环境影响评价

8.4. 资源和能源利用效果分析

8.4.1. 资源利用效果分析

8.4.2. 能源利用效果分析

8.5. 碳达峰碳中和分析

第9章. 项目风险管控方案

9.1. 风险识别与评价

9.1.1. 项目主要风险因素识别

9.1.2. 风险程度分析

9.1.3. 管控方案措施

9.2. 风险管控方案

9.2.1. 编制依据

9.2.2. 风险调查

9.2.3. 风险因素识别

9.2.4. 风险防范与化解措施

9.2.5. 风险分析结论

9.3. 风险应急预案

9.3.1. 主要依据

9.3.2. 工作原则

9.3.3. 组织保障

9.3.4. 制度保障

9.3.5. 信息预警

9.3.6. 应急响应

9.3.7. 应急措施

9.3.8. 应急培训

9.3.9. 公众教育和信息

9.3.10. 动态跟踪及时回馈

9.4. 结论

第10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10.1. 主要结论

10.2. 建议

 

 

 

Copyright © 1998-2023 陕西睿诚群策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产业咨询电话:029-89126333 ICP备案:陕ICP备2023008738号 

在线咨询
029-89126333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