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审旗综合应急物资储备库及实训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项目案例_睿诚产业研究院

乌审旗综合应急物资储备库及实训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1章 总论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

乌审旗综合应急物资储备库及实训楼建设项目

1.1.2 项目地址

项目位于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疾控中心西侧200米,项目地块南侧紧靠城市干道赛汗路,西侧为查干淖尔街,东侧紧邻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气象局。

1.1.3 占地面积

本项目建设占地面积24.7816亩

1.1.4 项目建设周期

1.1.5 项目性质

1.1.6 建设单位

1.1.7 项目建设主要内容及规模

1.1.8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1.2 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1.3 可行性研究编制原则、依据及范围

1.3.1 编制原则

1.3.2 编制依据

1.3.3 编制范围

1.4 综合评价

第2章 项目建设背景、需求分析及产出方案

2.1 规划政策符合性

2.1.1 项目提出背景

应急物资保障工作的发展是一个渐进过程,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历程密切相关。改革开放后,根据我国灾害事故特征和应急工作需要,设立了中央及地方各级应急物资储备库,建立了应急物资采购和储备制度,有力应对了1998年长江、松花江和嫩江流域特大洪涝,2008年南方部分地区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2013年芦山地震、2014年鲁甸地震等地震灾害,2014年“威马逊”超强台风,2018年金沙江雅鲁藏布江山体滑坡堰塞湖,2019年内蒙古汗马、山西沁源重大森林火灾,2019年“利奇马”超强台风,2019年江苏响水“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2020年长江淮河流域特大暴雨洪涝灾害、2021年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等一系列重特大灾害事故。

近年来,全国各地各种自然灾害、危险化学品泄漏、建筑物倒塌、道路交通事故、突发公共事件频繁发生。各种灾害事故呈现出突发性、多发性、连锁性、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的特点。应急救援队伍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基础力量,是安全生产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自然灾害等其他突发事件抢险救灾的重要力量。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企业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能力,是保障乌审旗高质量发展的一项迫在眉睫的实际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强战略和应急物资储备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作为维护国家安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稳定器”和“压舱石”,战略和应急物资储备以下简称(“物资储备”)的重要性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会议指出,要“分类分级落实储备责任,完善储备模式,创新储备管理机制”。这是统筹解决好“储什么”“谁来储”“怎么储”问题的关键所在。《意见》中首先要求要完善实物储备。无论是应对战争或灾害事故等突发事件,还是调节关乎国计民生的市场供求,实物储备都是最可靠、最及时的资源,必须不断完善,确保随时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方面,要根据安全、应急形势及物资生产、流通能力的变化,及时调整实物储备的品种、规模、布局,并充分考虑物资的供应时效、需求强度、市场容量等因素,合理确定实物自储或协议储备等具体储备方式;另一方面,应加强对储备物资的计划、采购、仓储、轮换和动用等环节的管理。

因此,乌审旗应急管理局提出建设《乌审旗综合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并由乌审旗应急管理局实施;乌审旗应急管理局拟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借鉴国内及周边地区类似成功经验,结合乌审旗的实际情况,将进行生态规划、生态设计、生态建设。

2.1.2 规划政策符合性

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

本项目建设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第一类鼓励类第四十四项公共安全与应急产品第36条“应急物资储备基础设施建设”,其属于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有关条款鼓励类项目。

2“十四五”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此规划提出整合利用各类应急资源,科学构建应急救援力量体系,优化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和海上专业救捞等各专业应急救援力量布局,提升快速精准抢险救援能力。建立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健全国家应急指挥、装备储备调运平台体系。强化救援救灾装备研制开发,加大先进适用装备配备力度,优先满足中西部欠发达、灾害多发易发地区的装备配备需求。健全完善航空应急救援体系,租购结合配备一批大型航空器,优化空域使用协调保障机制,加强航空救援站、野外停机坪、临时起降点、取水点、野外加油站等配套设施建设,建设航空应急服务基地。健全救灾应急响应机制,调整优化灾害应急救助、过渡期救助、倒损民房恢复重建、旱灾和冬春生活救助等政策,提高灾害救助水平。科学规划实施灾后恢复重建,在多灾易灾地区加强基层避灾点等防灾减灾设施建设,本项目的建设符合此规划。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 项目的建设是落实国家完善救灾救济管理体制的举措

2.2.2 应急储备库保障灾民基本生活的需要

2.2.3 是实现快速高效救灾的需要

2.2.4 是应对突发灾害的需要

2.2.5 保证社会稳定的需要

2.2.6 可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2.3 项目需求分析

2.3.1 需求分析

综合应急物资储备库的需求分析

物资储备是处理突发事件的重要物质基础,一般指物资储备,主要包括粮食储备、能源储备和应急物资储备等。其中,应急物资储备是地方政府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支撑。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祖国北疆,北于蒙古国、俄罗斯交界,横跨三北,毗邻八个省区,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南北跨距1700多公里,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八分之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的多样性气候,使得内蒙古自治区各类灾害频繁。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各类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周期及影响程度和范围发生了不同寻常的变化,不少地区的灾害往往是几十年不遇,违反常规。去年内蒙古自治区大面积遭受暴雪寒潮灾害,今年的高温干旱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受灾损失大都超过了往年。与此同时,在局部地区发生的强阵雨而引发的洪涝灾害次数明显增加,所造成的人员伤亡、紧急转移安置灾民的数量也在逐年上升。另据有关部门预测,在未来4–5年,黄河流域可能出现30-50年一遇的极端降雨,内蒙古自治区的中西部地区还是地震的活跃带。据收集资料,全区常年各类受灾人口在1000万人左右,因灾造成的损失都在100多亿元以上,使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乃至自治区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乌审旗救灾应急体系建设落后,至今全旗均无具备相关规模及功能齐全的防灾抗灾和救灾物资储备库等必要的基础设施,现没有储备空间,不完善的救灾应急体系大大削弱应对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

为了更好地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要从日常准备入手。首先,要增强忧患意识,既要提高对风险的洞察能力,又要提高对风险的防御能力和应对能力。突发事件发生时,物资紧张、运输困难等因素,会使物价出现波动,群众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都将遭受冲击。如果有健全的应急储备体系,有充足的应急物资储备,便可以对突发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起到缓冲作用,发挥出保供“稳定器”作用和“蓄水池”功能。

平日里,储备物资可调剂大宗物资余缺、有效抑制物价波动,以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因此,充分发挥储备物资的各项功能,是抵御重大灾害风险、维护社会稳定的迫切需求。作为维护国家安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稳定器”和“压舱石”,战略和应急物资储备的重要性已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当突发事件来临,社会是否已经建立起足够完善的救助体系,是否有足够数量的应急物资储备,能否最大限度减少灾害对于家庭和个人造成的伤痛,考验着当地政府,也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建立并完善湖北省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充分发挥应急物资储备在应急救助、转移安置、灾后重建等方面的作用,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兜底保障基本民生的迫切需要。

2、实训楼建设需求分析

实战模拟训练需求:应急救援是一项高风险和高强度的工作,需要在实战模拟中进行培训和演练。实训楼应能提供多种具有真实感的模拟环境,如火灾、地震、交通事故等,以便应急救援人员能够在模拟场景下熟悉流程、掌握技能。

多功能训练空间需求:实训楼应提供多功能的训练空间,包括指挥室、训练教室、模拟病房等,以满足不同类型和层级的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需求。这些空间需具备良好的采光、通风和设备设施支持,保障培训活动的顺利进行。

安全设施需求:考虑到应急救援训练的高风险性质,实训楼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灭火器、防护鞋、呼吸器等,保障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先进设备需求:实训楼应配备先进的救援设备,如救生艇、救生绳索、搜救器材等,以提高从业人员的应急反应和处理能力。

多媒体教学支持需求:实训楼内应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设备等,以支持应急救援的理论教学和培训工作。

通信设备需求:应急救援需要各部门之间的紧密协作和沟通配合,实训楼应配备高效的通信设备,如对讲机、移动通信设备等,以保障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通过建设现代化、多功能的应急实训楼,乌审旗可以提高本地区的应急救援能力,为保障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2.3.2 乌审旗应急管理局简介

2.3.3 需求背景

2.3.4 建筑需求测算

第3章 项目选址与要素保障

3.1 项目选址或选线

3.1.1 地理位置

3.1.2 项目选址与用地规划相容性

3.1.3 “三线一单”符合性

3.2 项目建设条件

3.2.1 地质概貌

3.2.2 建筑防震条件

3.2.3 气候气象

3.2.4 水文地质

3.2.5 自然资源

3.2.6 交通运输条件

3.2.7 经济发展

3.3 要素保障

3.3.1 土地要素保障

3.3.2 资源环境要素保障

第4章 总体建设方案

4.1 主要建设内容

4.2 项目总体规划方案

4.2.1 项目设计原则

4.2.2 指导思想

4.2.3 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

4.2.4 场地概述

4.2.5 总平面布置

4.2.6 项目竖向布置

4.3 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方案

4.3.1 土建工程

4.3.2 结构方案

4.3.3 给排水工程

4.3.4 电气工程

4.3.5 采暖通风工程

4.4 实训楼建设方案

4.4.1 实训楼建设

4.4.2 公共设施

4.4.3 场区道路

4.4.4 建筑结构

4.4.5 配套设施

4.4.6 装饰工程

4.5 智能化系统(弱电)

4.5.1 编制依据与设计范围

4.5.2 综合布线系统

4.5.3 网络系统

4.5.4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4.5.5 建筑能效监管系统

4.5.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4.5.7 气体灭火系统

4.5.8 消防直通对讲电话系统

4.6 室外工程设计

4.6.1 设计依据

4.6.2 设计范围

4.6.3 体能训练场

4.6.4 道路工程

4.6.5 绿化工程

4.6.6 外管网工程

4.7 设备配置

4.8 建设管理方案

4.8.1 项目建设组织管理

4.8.2 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4.9 项目招标

4.9.1 项目的管理

4.9.2 招标依据

4.9.3 招标组织形式

4.9.4 招标应遵循的原则

4.9.5 评标要点

4.9.6 项目招标管理

4.9.7 项目招标方式

4.10 项目实施安排

第5章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5.1 编制原则

5.2 编制依据

5.3 安全防护

5.3.1 施工中劳动安全

5.3.2 项目使用中劳动安全

5.4 卫生防护

5.5 消防

5.5.1 设计原则

5.5.2 设计原则

5.5.3 平面设计

5.5.4 消防设施和管理

第6章 节约能源方案

6.1 节能措施

6.1.1 建筑节能

6.1.2 电气及设备节能措施

6.1.3 管理措施

6.1.4 节能设计评价

6.1.5 碳排放

6.1.6 太阳能利用

6.1.7 结论

6.2 环保分析

6.2.1 项目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6.2.2 项目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6.2.3 环境保护措施

6.2.4 项目实施阶段的环境保护措施

6.2.5 项目运行阶段的治理与保护措施

6.3 环境影响评价

6.4 水土保持

第7章 项目投资估算

7.1 项目概况

7.2 投资估算依据

第8章 风险分析

8.1 风险分析依据

8.2 项目风险因素

8.2.1 不可抗力因素风险

8.2.2 技术风险

8.2.3 运营风险

8.2.4 资金管理风险

8.3 风险规避对策

8.3.1 不可抗力因素风险规避对策

8.3.2 技术风险规避对策

8.3.3 市场风险规避对策

8.3.4 资金管理风险规避对策

第9章 项目影响效果评价

9.1 “双碳”目标影响评价

9.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9.3 社会影响评价

9.4 经济影响评价

第10章 结论与建议

10.1 结论

10.2 建议

附表

附图

Copyright © 1998-2023 陕西睿诚群策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产业咨询电话:029-89126333 ICP备案:陕ICP备2023008738号 

在线咨询
029-89126333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