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审旗综合应急指挥中心及办公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项目案例_睿诚产业研究院

乌审旗综合应急指挥中心及办公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1章 总论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

乌审旗综合应急指挥中心及办公楼建设项目

1.1.2 项目地址

项目位于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疾控中心西侧200米,项目地块南侧紧靠城市干道赛汗路,西侧为查干淖尔街,东侧紧邻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气象局。

1.1.3 占地面积

1.1.4 项目建设周期

1.1.5 项目性质

1.1.6 建设单位

1.1.7 项目建设主要内容及规模

1.1.8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1.2 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1.3 可行性研究编制原则、依据及范围

1.3.1 编制原则

1.3.2 编制依据

1.3.3 编制范围

1.4 综合评价

第2章 项目建设背景、需求分析及产出方案

2.1 规划政策符合性

2.1.1 项目提出背景

1.1.1 项目提出背景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城市发展已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密度很高,遭受各种突发事件及灾害的威胁形势严峻。乌审旗综合应急指挥中心及办公楼建设项目是为了提高乌审旗在应急管理领域的能力和水平而启动的重要工程。

1、历史背景

乌审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赤峰市下辖,是一个地处辽阔的草原农牧业区,其境内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面临着各种突发事件和灾害的风险。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乌审旗频繁受到洪涝、旱灾、雪灾等自然灾害的侵袭,给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秩序带来极大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应对和管理突发事件和灾害,提高乌审旗的应急管理和响应能力,乌审旗综合应急指挥中心及办公楼建设项目得以启动。该项目旨在建立一个集指挥调度、信息共享、资源整合为一体的应急管理中心,以提升乌审旗在应急管理领域的综合能力,并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和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推动乌审旗的可持续发展。

 

2、应急管理需求

乌审旗的经济发展日益壮大,人口逐年增加,社会风险也随之增加。同时,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事件不断增多,给乌审旗的应急管理带来巨大挑战。传统的应急管理手段已无法满足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应急事件的需求,因此建设综合应急指挥中心及办公楼成为当务之急。

在乌审旗的应急管理中,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以及民众都需要迅速响应并有效协同工作,以应对一系列突发事件和灾害。然而,由于各级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不畅、资源调度不及时、协调配合不够紧密等问题,应急管理水平和效率有待提高。

因此,乌审旗急需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综合应急指挥中心及办公楼,以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性、精准性和协同性,建立规范、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为乌审旗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3、发展目标

乌审旗综合应急指挥中心及办公楼建设项目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高效、智能化的应急指挥平台,使其成为乌审旗应急管理工作的核心和枢纽,为乌审旗提供全面、准确的应急指挥、信息处理和资源调度等服务。

具体来说,该项目的发展目标如下:

构建一流的指挥调度系统:通过建设现代化的指挥中心,集成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建立高效的指挥系统,实现多部门、多层级的信息共享、指挥调度和资源管理,提高指挥决策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建立快速响应机制:通过综合应急指挥中心及办公楼的建设和设备配备,建立高效的突发事件快速响应机制,能够在面临突发事件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发起应急响应,并确保应急资源的及时调配和协调。

优化资源配置和整合:通过集中储备和统一调度应急物资和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减少冗余投入和重复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和应急管理的效果。

加强应急培训和演练:通过综合应急指挥中心及办公楼的建设,在设施和设备上提供应急培训和演练的场所和设备,提高乌审旗应急管理人员和相关人员的应急水平,加强应急管理的专业化和标准化。

综上所述,该项目被视为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强化资源整合和响应机制、加强应急培训和演练的重要举措,旨在提高乌审旗在应急管理领域的综合能力,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推动乌审旗的可持续发展。

2.1.2 规划政策符合性

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

本项目建设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第一类鼓励类第四十四项公共安全与应急产品第36条“应急物资储备基础设施建设”,其属于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有关条款鼓励类项目。

2“十四五”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此规划提出整合利用各类应急资源,科学构建应急救援力量体系,优化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和海上专业救捞等各专业应急救援力量布局,提升快速精准抢险救援能力。建立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健全国家应急指挥、装备储备调运平台体系。强化救援救灾装备研制开发,加大先进适用装备配备力度,优先满足中西部欠发达、灾害多发易发地区的装备配备需求。健全完善航空应急救援体系,租购结合配备一批大型航空器,优化空域使用协调保障机制,加强航空救援站、野外停机坪、临时起降点、取水点、野外加油站等配套设施建设,建设航空应急服务基地。健全救灾应急响应机制,调整优化灾害应急救助、过渡期救助、倒损民房恢复重建、旱灾和冬春生活救助等政策,提高灾害救助水平。科学规划实施灾后恢复重建,在多灾易灾地区加强基层避灾点等防灾减灾设施建设,本项目的建设符合此规划。

3、《“十四五”应急救援力量建设规划》

《规划》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应急救援能力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专业应急救援力量、社会应急力量、基层应急救援力量建设不断加强,对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支撑协同作用进一步突显。同时,我国应急救援力量建设仍处于打基础、攻难关、上水平的关键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

《规划》强调,“十四五”期间,要以有效应对重特大灾害事故为主线,以提高应急救援能力为牵引,整合利用各类优质资源,建强关键应急救援力量,补齐短板弱项,全面推进应急救援能力现代化建设,形成对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有力支撑、有效协同。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基本建成规模适度、布局科学、结构合理、专长突出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实现专业应急救援力量各有所长、社会应急力量有效辅助、基层应急救援力量有效覆盖的建设目标,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坚实保障。

《规划》按照目标指引任务、任务引导工程的原则,细化提出了4项发展目标、9个核心指标,以及5方面重点任务和18项重点工程。《规划》强调,要加强抗洪抢险、森林(草原)灭火、地震和地质灾害救援力量建设,优化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加强航空应急救援大飞机、基础设施、实战保障建设。要加强社会应急力量建设,建立社会应急力量参与重特大灾害抢险救援行动现场协调机制。要加强基层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持续增强基层风险防范、先期处置和自救互救能力。要加强长江经济带水上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等。要推进应急装备现代化、救援现场技术支撑力量建设,加快培育现代化高素质专业应急指挥和救援人才。

《规划》要求,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加强资源统筹、健全完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强化救援力量多渠道保障模式,出台激励政策、创新思路形式,实施考核评估,健全考评制度,确保落实到位,如期实现目标。故符合此规划。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 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城市应急组织指挥能力

2.2.2 项目的建设是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的需要

2.2.3 项目的建设是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的需要

2.2.4 是实现快速高效救灾的需要

2.2.5 是应对突发灾害的需要

2.2.6 保证社会稳定的需要

2.2.7 可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2.2.8 项目建设的迫切性

2.3 项目需求分析

2.3.1 需求分析

2.3.2 乌审旗应急管理局简介

第3章 项目选址与要素保障

3.1 项目选址或选线

3.1.1 地理位置

乌审旗,旧称鄂尔多斯右翼前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西南部,地处毛乌素沙地腹地。乌审旗北靠伊金霍洛旗、杭锦旗,东、南两面隔长城与陕西省接壤,西与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搭界。处于蒙、陕、宁经济发展的“金三角”地带。乌审旗区域范围为东经108°17′36〃-109°40′22〃,北纬37°38′54〃-39°23′50〃。乌审旗总面积11645平方公里。全旗总面积11645平方公里,与鄂托克前旗并誉为“鄂尔多斯南大门”。2021年人口普查,乌审旗常住人口总数为158566人。

乌审旗辖5个镇1个苏木,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截至2019年末,乌审旗公路总里程达4126.1公里,公路网密度为35.4公里/百平方公里;全旗拥有出租车200辆、客运班车51辆、公交车22辆。

3.1.2 项目选址与用地规划相容性

3.1.3 “三线一单”符合性

3.2 项目建设条件

3.2.1 地质概貌

3.2.2 建筑防震条件

3.2.3 气候气象

3.2.4 自然资源

3.2.5 交通运输条件

3.2.6 经济发展

3.3 要素保障

3.3.1 土地要素保障

3.3.2 资源环境要素保障

第4章 总体建设方案

4.1 项目功能定位

4.2 主要建设内容

4.3 项目总体规划方案

4.3.1 项目设计原则

4.3.2 平面布局

4.3.3 建筑形象

4.4 结构设计方案

4.4.1 设计依据

4.4.2 建筑分类等级

4.4.3 建筑结构

4.5 建筑设计方案

4.5.1 设计依据

4.5.2 建筑设计原则

4.6 给排水系统

4.6.1 设计依据

4.6.2 设计范围

4.6.3 生活给水系统

4.6.4 室内污水排水系统

4.6.5 雨水系统

4.6.6 室外雨污水系统

4.6.7 消防及喷淋系统

4.7 空调及暖通

4.7.1 设计依据

4.7.2 设计范围及参数

4.7.3 空调、采暖负荷

4.7.4 冷、热源

4.7.5 供暖系统

4.7.6 空调系统

4.7.7 通风系统

4.7.8 防排烟系统

4.7.9 自动控制

4.8 电气工程

4.8.1 配电要求

4.8.2 供电电源

4.8.3 供配电系统——供电方式

4.8.4 防雷系统

4.8.5 静电防护

4.8.6 电气节能措施

4.9 建筑装修方案

4.10 智能化系统(弱电)

4.10.1 编制依据与设计范围

4.10.2 综合布线系统

4.10.3 网络系统

4.10.4 指挥中心集中监控系统

4.10.5 大屏幕拼接显示系统(全彩LED显示屏)

4.10.6 智能化中央控制系统

4.10.7 视频会议系统

4.10.8 音频系统

4.10.9 语音调度系统

4.10.10 单兵移动系统

4.10.11 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

4.10.12 UPS配电系统

4.10.13 机房监控系统

4.10.14 其他弱电系统

4.10.15 指挥中心亮点

4.10.1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4.10.17 气体灭火系统

4.10.18 消防直通对讲电话系统

4.11 室外工程设计

4.11.1 设计依据

4.11.2 设计范围

4.11.3 机动车停车场设置原则

4.11.4 广场设计

4.11.5 道路工程

4.11.6 硬化铺装

4.11.7 绿化工程

4.11.8 外管网工程

4.12 建设管理方案

4.12.1 项目建设组织管理

4.12.2 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4.13 项目招标

4.13.1 项目的管理

4.13.2 招标依据

4.13.3 招标组织形式

4.13.4 招标应遵循的原则

4.13.5 评标要点

4.13.6 项目招标管理

4.13.7 项目招标方式

4.14 项目实施安排

第5章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5.1 编制原则

5.2 编制依据

5.3 安全防护

5.3.1 施工中劳动安全

5.3.2 项目使用中劳动安全

5.4 卫生防护

5.5 消防

5.5.1 设计原则

5.5.2 设计原则

5.5.3 平面设计

5.5.4 消防设施和管理

第6章 节约能源方案

6.1 节能措施

6.1.1 建筑节能

6.1.2 电气及设备节能措施

6.1.3 管理措施

6.1.4 节能设计评价

6.1.5 碳排放

6.1.6 太阳能利用

6.1.7 结论

6.2 环保分析

6.2.1 项目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6.2.2 项目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6.2.3 环境保护措施

6.2.4 项目实施阶段的环境保护措施

6.2.5 项目运行阶段的治理与保护措施

6.3 环境影响评价

6.4 水土保持

第7章 项目投资估算

7.1 项目概况

7.2 投资估算依据

7.2.1 编制方法

7.2.2 编制依据

7.2.3 投资估算编制基准期

7.2.4 项目总投资及构成

第8章 风险分析

8.1 风险分析依据

8.2 项目风险因素

8.2.1 不可抗力因素风险

8.2.2 技术风险

8.2.3 运营风险

8.2.4 资金管理风险

8.3 风险规避对策

8.3.1 不可抗力因素风险规避对策

8.3.2 技术风险规避对策

8.3.3 资金管理风险规避对策

第9章 项目影响效果评价

9.1 “双碳”目标影响评价

9.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9.3 社会影响评价

9.4 经济影响评价

第10章 结论与建议

10.1 结论

10.2 建议

附表

附图

 

Copyright © 1998-2023 陕西睿诚群策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产业咨询电话:029-89126333 ICP备案:陕ICP备2023008738号 

在线咨询
029-89126333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