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商州区核桃露生产项目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中小企业创业园
商州区核桃露生产标准化厂房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位于商州区中小企业创业园,项目用地面积*****平方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对营养饮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核桃露作为一种健康饮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种健康功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商洛市商州区核桃产业发达,拥有丰富的核桃资源,满足了核桃露生产的原材料需求。而且商洛市商州区是一个农业区域,农民是当地经济的重要力量。然而,传统的农业模式面临着市场风险和增收难题。因此,开发一种新的农产品加工项目,如核桃露生产加工项目,可以为农民提供新的增收机会,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水平。
商洛市商州区在经济发展方面一直以农业为主导,但过分依赖传统农业模式会面临市场的波动和风险。因此,商洛市商州区需要发展多元化的产业,提高地方的产业竞争力。而核桃露生产加工项目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可以为商州区的经济注入活力。商洛市商州区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适宜发展生态农业。核桃种植是该地区的重要农业产业之一,发展核桃露生产加工项目可以提升核桃的附加值,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因此,商洛市商州区核桃露生产加工项目的实施可以解决当前商州区农产品加工需求增加、农民增收需求迫切、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多元化以及生态农业发展需求,建设规划合理可行。
由商洛市商州区城市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承办的“商州区丹江流域刘湾段—夜村段流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该项目属于第一大类第十九类轻工第26条“热带果汁、浆果果汁、谷物饮料、本草饮料、茶浓缩液、茶粉、植物蛋白饮料等高附加价值植物饮料的开发生产与加工原料基地建设;果渣、茶渣等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属于鼓励类建设项目,鼓励农产品物流配送设施建设,农产品、食品、药品冷链物流,食品、药品物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服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纲要》明确“十四五”时期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目标:产业规模稳步扩大,绿色食品企业总数达到2.5万家,产品总数达到6.5万个,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800个;产品质量稳定可靠,绿色食品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9%;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畜禽、水产品及加工产品比重明显提升;标准化生产能力明显提升,绿色生态、品质营养特色更加突出;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品牌知晓率达到80%;产业效益显著提升,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纲要》从4个方面部署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一是提高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水平。按照“稳增量、优结构、强主体、增效益”的要求,立足各地资源禀赋、主导产业,引导开发一批品质高、品牌响的优质产品,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生产经营主体,建设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标准化生产基地,探索创建绿色食品全产业链样板,不断满足人民对绿色优质农产品的消费需求。二是确保绿色食品质量稳定可靠。坚持“四个最严”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坚持“标准至上、质量第一”的原则,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原则,引导各地科学设置产业发展目标。严格按标生产,严格许可审查,严格证后监管,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三是提升绿色食品品牌价值。突出绿色食品安全、优质、营养、健康特征,深入挖掘丰富绿色食品品牌内涵,强化绿色食品品牌宣传,不断提升绿色食品公共品牌的认知度、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快专业营销体系建设,扩大绿色食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四是夯实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基础。创新驱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大力推动绿色食品科技进步。强化多学科融合和产学研协同创新,提高绿色食品生产的科技含量,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着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积极搭建产业服务平台,加快补齐发展短板,全面支撑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遵循“四个最严”要求,建立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提高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能力,提升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优质安全、绿色发展为目标,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全面推行良好农业规范。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培育新型农业生产服务主体,推广面向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特别是小农户的病虫害统防统治专业化服务,逐步减少自行使用农药兽药的农户。
调整优化食品产业布局,鼓励企业获得认证认可,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引导食品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建立优质原料生产基地及配套设施,加强与电商平台深度融合,打造有影响力的百年品牌。大力发展专业化、规模化冷链物流企业,保障生鲜食品流通环节质量安全。
到2035年,基本实现食品安全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食品安全标准水平进入世界前列,产地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生产经营者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和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经济利益驱动型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明显减少。食品安全风险管控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体系运行有效,食品安全状况实现根本好转,人民群众吃得健康、吃得放心。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27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为重点,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快粮食新品种培育步伐,推广旱作节水、立体种植、绿色防控、配方施肥等集成技术,打造规模连片现代粮食生产基地,提高复种指数,确保粮食常年种植面积在4400万亩以上,产能在1200万吨以上。
做强优势主导产业。加快培育苹果、奶山羊、设施农业为代表的3大优势主导产业。苹果产业围绕“调布局、提质量、增效益”,实施“北扩西进”,改造提升乔化老园,优化品种结构,发展智慧果业,强化产后整理和冷链贮藏设施建设,加快打造千亿元产业;奶山羊产业围绕“扩一产、抓良繁、上规模”,打造千阳良种繁育示范县和陇县、富平、乾县3个全产业链示范县,辐射带动11个基地县,推动羊乳产业全产业开发、全链条增值;设施农业围绕“抓板块、提标准、上水平”,以标准化、机械化、智能化为核心,打造6大设施板块,改造老旧设施,完善育繁体系,进一步扩规模、调结构、提产值;围绕“转方式、稳产能、保供给”,探索推广陕南生态养殖和渭北果畜结合发展模式,持续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鼓励大型养猪企业全产业链发展,加快恢复生猪产能,实现自给有余、略有调出。
做精区域特色产业。扶持猕猴桃、肉羊、茶叶、马铃薯、小杂粮、魔芋、林特产业发展,推进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着力培育一批百亿级区域特色产业、百亿级农业产业强县和十亿级产业强镇。支持建设规范化乡村工厂、生产车间,发展特色食品、制造、手工业和绿色建筑建材等乡土产业。挖掘农村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和开发一批传统工艺,促进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Copyright © 1998-2023 陕西睿诚群策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产业咨询电话:029-89126333 ICP备案:陕ICP备20230087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