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藜芦醇和绿原酸等发酵生产线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项目案例_睿诚产业研究院

白藜芦醇和绿原酸等发酵生产线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1章 总论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

白藜芦醇和绿原酸等发酵生产线建设项目

1.1.2 项目地址

汉中市城固县沙河营镇官井村,汉中天然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1、105号厂房

1.1.3 占地面积

1.1.4 项目建设周期

1.1.5 项目性质

1.1.6 建设单位

1.1.7 项目建设主要内容及规模

1.1.8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1.1.9 主要经济指标

1.2 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1.2.1 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1.2.2 公司文化理念

1.2.3 项目建设单位的业务范围

1.2.4 资质及证书获取历程

1.2.5 企业人员及管理团队

1.2.6 企业生产经营战略

1.2.7 企业创新成果及近三年研发费用以及承担项目

1.2.8 企业近三年财务状况

1.2.9 必要支撑条件

1.3 可行性研究编制原则、依据及范围

1.3.1 编制原则

1.3.2 编制依据

1.3.3 编制范围

1.4 综合评价

第2章 项目建设背景、需求分析及产出方案

2.1 规划政策符合性

2.1.1 项目提出背景

白藜芦醇和绿原酸是两种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对人体健康具有多种益处。白藜芦醇是一种存在于葡萄、百香果、山楂等植物中的抗氧化物质,具有抗癌、抗衰老、降血糖、抗炎等多种功效。绿原酸是一种在茶叶、苹果、蓝莓等植物中广泛存在的多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降血压、降血糖、抗炎等保健作用。

传统上,白藜芦醇和绿原酸通常通过从植物中提取获得。然而,植物提取物存在着一些固有的限制。首先,植物的生长周期较长,如葡萄需要数年才能获得成熟果实,供应周期较长。其次,植物提取物的纯度和稳定性往往存在一定的波动性,受环境因素、季节等影响。此外,提取物的产量相对有限,不能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求。

植物提取需要大量的土地、水源等资源,并且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相比之下,合成生物发酵技术只需要较小的生产空间,可以在实验室或工业规模下进行,节省了资源,并减少了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白藜芦醇和绿原酸是植物中的天然产物,传统的提取方法需要大量的植物材料,对植物资源有一定的消耗。而合成生物发酵技术可以减少对植物资源的需求,从而保护植物的生态环境。

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化学农药来防治病虫害,这些农药可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一定危害。通过合成生物发酵技术提取白藜芦醇和绿原酸,可以减少对植物的农药使用,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风险。

合成生物发酵技术是近年来在生物制药领域迅猛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利用微生物、酵母等生物体的代谢能力,可以实现生物大分子的合成,其中包括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营养物质和药物成分。在这个背景下,合成生物发酵提取白藜芦醇和绿原酸的项目应运而生。

相比之下,合成生物发酵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性。首先,利用合成生物发酵技术可以通过对菌种的优化培养条件、基因工程等手段实现目标产物的高效合成。在提取白藜芦醇和绿原酸的过程中,通过对微生物的改造和培养条件的优化,可以实现产量的大幅提升,从而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求。其次,合成生物发酵技术可以实现目标产物的高纯度和稳定性。通过合成生物发酵技术合成的目标产物可以获得高纯度的化合物,其品质相对稳定,不受季节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此外,合成生物发酵技术还可以通过基因工程等手段实现对目标产物性状的调控,进一步提高其效力和活性。

综上所述,合成生物发酵技术在提取白藜芦醇和绿原酸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性。通过利用合成生物发酵技术,可以实现产量的大幅提升,获得高纯度的目标产物,并且具有稳定性,能够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求。因此,合成生物发酵提取白藜芦醇和绿原酸的项目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市场前景,对于丰富人们的生活和提升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企业充分利用建设地资源、能源、人力成本优势及产业基础优势,大力开展对高新技术的研发,将对于促进我国合成生物发酵提取技术高速发展,实现本产业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意义非常重大。项目建设具备一定的市场发展空间,项目实施将带来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1.2 规划政策符合性

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

由汉中天然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合成生物发酵生产建设项目”主要为合成生物提取白藜芦醇和绿原酸等保健品原料的销售服务经营,其不属于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有关条款限制类及淘汰类项目。

2《“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

此规划提出扩大中医药国际贸易。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高质量建设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推动中医药海外本土化发展,促进产业协作和国际贸易。鼓励发展“互联网+中医药贸易”。逐步完善中医药“走出去”相关措施,开展中医药海外市场政策研究,助力中医药企业“走出去”。推动中药类产品海外注册和应用,符合此规划。

3《“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

推动医药工业创新发展。鼓励新药研发创新和使用,加快临床急需重大疾病治疗药物的研发和产业化,支持优质仿制药研发。故符合此规划。

4推动原料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利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生产过程。推动骨干企业开展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围绕包括合成生物学提取、植物提取原料药等生产关键共性技术,支持发展一批外部性较强的公共服务平台,故符合此方案。

5推动原料药产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

原料药处于医药产业链上游,是保障药品供应、满足人民用药需求的基础。为进一步推进原料药产业绿色升级,助力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意见提出,到2025年,产业结构更加合理,采用绿色工艺生产的原料药比重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有效提升,突破20项以上绿色关键共性技术,基本实现行业绿色生产技术替代;绿色标准不断完善,建立原料药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管理标准评价体系,发挥优势企业绿色发展引领作用;清洁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用水量以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逐步下降。

鼓励优化产业资源配置,推进绿色生产技术改造,提高大宗原料药绿色产品比重,加快发展特色原料药和高端定制原料药,依法依规淘汰落后技术和产品。加快技术创新与应用,推广高效提取纯化、绿色酶法合成、微通道反应等绿色工艺,突破一批关键核心绿色技术,培育一批高质量创新型企业,打造一批创新平台、战略联盟、示范基地。故本项目符合此方案。

6《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纲要中提出,统筹产业布局,发挥国家级开发区引领作用,推动形成主导产业突出、发展动能强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组团。西安高新区组团,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产业。杨凌示范区组团,重点发展智慧农业、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等产业。汉中经开区组团,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故符合此规划。

7、《城固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纲要中提出,实施绿色食药产业提链。实施食品加工延链、酒水饮料创新中间体提取、生物制药扩能等行动,推动绿色食药产业提质增效到2025年,力争实现产值150亿元,年均增速10%以上。突出生物医药,加快优势中药资源深度转化,支持天谷药业、天然谷、白云制药等企业技改扩能,重点发展超微中药饮片、定量压制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药饮剂等产品,推动更多优势产品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医保目录。大力研发以元胡、附子等为主的道地药材新型保健品、功能性饮片,积极发展中药药渣提取、中药废弃物利用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充分发挥振华、宇辰、华貌等医药企业龙头作用,开发动植物提取物高端制剂、伤口中药粘合剂、烫伤膏、疤痕贴及抗癌药物等产品,加快构建“特色中药材和生物资源一合成生物学发酵提取药物中间体、生物农药和抗氧化剂”等合成生物、植物提取物全产业链。

8、《城固县“十四五”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

发展规划中提出,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园区植物提取物产业升级提档为主线,以植物提取物标准化生产线的建设为核心,重点发展以中药材为原料提取的医药中间体提取物和原料药,积极开发膳食补充剂、天然食品添加剂、天然香精、天然香料、精油、色素等植物提取物,开发保健、美容、日化、食品等产品。建立健全植物资源种植、加工的工艺标准、质量标准和操作规范,促使园区植物提取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依托医药中间体产业园建设项目,招引20户医药中间体生产企业入驻发展,尽快构建形成大健康产业园。加大产业研发投入及科技成果转化力度,重点建设动植物提取中高端生产线,加快构建“特色中药材和生物资源→植物提取物→药物中间体、生物农药和抗氧化剂等食品添加剂”动植物提取物全产业链积极开展以动植物提取物为原料的保健食品开发和创新,开展基于动植物提取物的生物农药、兽药以及饲料添加剂的研究加强特色动植物提取物的清洁生产工艺研究和标准建设,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价值。发展高端生物药物中间体,乃至终端药物,提高城固植物提取行业的产品竞争力和市场话语权。建设大貌深加工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开展大貌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及保健食品、化妆品和药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或相关产业中间原料的研发。

2.2 企业发展战略需求分析

2.2.1 有利于促进我国合成生物发酵提取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

1、与植物提取技术相比较:

(1)资源需求和效率:传统的植物提取技术通常需要大量的土地、水资源以及植物原料。然而,合成生物发酵提取技术不仅可以减少对大面积农田的需求,还能够利用可再生的生物质底物进行生产,提高资源效率。此外,合成生物发酵提取技术还具有生产过程连续、规模化和自动化等优势,能够实现产量和纯度的高度可控。

(2)环境影响:合成生物发酵提取技术通过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产物的生产,相比植物提取技术更加环境友好。传统植物提取技术可能会受到气候、季节和地理因素的限制,而合成生物发酵提取技术不受这些因素的干扰,能够实现规模化、连续化和绿色化的生产过程,降低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减少环境影响。

(3)可持续性:合成生物发酵提取技术使用可再生的生物质底物,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具有更好的可持续性。相比之下,植物提取技术依赖于植物的种植和采集,需要大量的土地和资源投入,对土地的压力较大,容易导致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

2、白藜芦醇和绿原酸市场需求的数据支持:

(1)市场规模:白藜芦醇和绿原酸作为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在保健品、医药和食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市场需求。数据显示,全球保健品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0.1%,而白藜芦醇和绿原酸作为保健品中的重要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理活性作用,被广泛关注和应用。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白藜芦醇和绿原酸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2)技术需求:合成生物发酵提取技术的应用对于满足市场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植物提取技术存在着资源消耗大、产量低、纯度不稳定等问题,无法满足市场对白藜芦醇和绿原酸的大规模需求。而通过合成生物发酵提取技术,可以实现白藜芦醇和绿原酸的高效产出和高纯度提取,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稳定性。

2.2.2 提升技术,满足合成生物提取行业生产高品质产品的需要

2.2.3 符合《中国制造2025》“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

2.2.4 提升我国合成生物提取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水平的需要

2.2.5 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2.2.6 增加当地就业、带动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2.3 项目市场需求分析

2.3.1 建设地经济发展概况

2.3.2 行业经济运行

2.3.3 市场容量

2.3.4 竞争格局

2.3.5 合成生物学产业链

2.3.6 合成生物的市场分析

2.3.7 行业与市场发展及产品市场占有率、产品价格预测

2.4 分析结论

第3章 项目选址与要素保障

3.1 项目选址或选线

3.1.1 地理位置

3.1.2 项目选址与用地规划相容性

3.1.3 “三线一单”符合性

3.2 项目建设条件

3.2.1 地质概貌

3.2.2 建筑防震条件

3.2.3 气候气象

3.2.4 水文地质

3.2.5 自然资源

3.2.6 交通运输条件

3.2.7 经济发展

3.3 要素保障

3.3.1 土地要素保障

3.3.2 资源环境要素保障

第4章 总体建设方案

4.1 建设规模与主要内容

4.1.1 建设规模

4.1.2 项目建设内容

4.2 项目土建方案

4.2.1 总平面布置

4.2.2 土建工程方案

4.2.3 设计依据

4.2.4 土建设计的安全要求

4.2.5 建筑物的节能设计

4.3 给排水工程

4.3.1 设计依据

4.3.2 厂区给水设计

4.3.3 厂区排水设计

4.3.4 工业污水

4.4 采暖与通风

4.4.1 设计依据

4.4.2 采暖

4.5 消防工程

4.5.1 设计依据

4.5.2 防范措施

4.5.3 消防管理

4.5.4 消防措施的预期效果

4.6 电力工程

4.6.1 设计依据

4.6.2 供电电源

4.6.3 防雷、防静电设计

4.7 技术方案

4.7.1 白藜芦醇产品生产技术

4.7.2 绿原酸产品生产技术

4.8 生产工艺流程

4.8.1 白藜芦醇产品的生产工艺

4.8.2 绿原酸产品的生产工艺

4.8.3 产品特性

4.9 设备选型

4.9.1 设备选型要求

4.9.2 设备选型

4.10 建设管理方案

4.10.1 项目建设组织管理

4.10.2 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4.11 项目招标

4.11.1 项目的管理

4.11.2 招标依据

4.11.3 招标组织形式

4.11.4 招标应遵循的原则

4.11.5 评标要点

4.11.6 项目招标管理

4.11.7 项目招标方式

4.12 项目实施安排

第5章 项目运营方案

5.1 生产经营方案

5.1.1 产品种类

5.1.2 产品标准

5.2 安全保障方案

5.2.1 应急预案的组织领导

5.2.2 防火应急措施

5.2.3 生产事故应急措施

5.2.4 火灾、生产事故应急组织

5.2.5 预防为主、杜绝事故发生

5.3 运营管理方案

5.3.1 运营管理制度

5.3.2 绩效考核方案及奖惩机制

第6章 节约能源方案

6.1 本项目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6.2 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6.2.1 能源消耗种类

6.2.2 能源消耗数量分析

6.3 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6.4 主要能耗指标及分析

6.5 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6.5.1 节能措施

6.5.2 节能制度

6.5.3 企业节能管理

6.5.4 结论

6.6 环保分析

6.6.1 项目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6.6.2 项目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第7章 项目投资估算

7.1 投资估算依据

7.2 项目总投资估算

7.2.1 固定资产总额

7.2.2 流动资金估算

7.3 资金筹措

7.4 投资使用计划

7.4.1 投资使用计划

7.4.2 借款偿还计划

第8章 项目财务评价

8.1 财务评价参数的选取

8.2 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估算

8.2.1 生产总成本

8.2.2 销售收入估算

8.3 财务分析(盈利能力、偿债能力)

8.3.1 项目损益及利润分配

8.3.2 项目财务现金流量估算

8.3.3 盈亏平衡分析

8.3.4 项目财务评价

8.4 不确定性分析

第9章 风险分析

9.1 项目风险识别

9.1.1 不可抗力因素风险

9.1.2 技术风险

9.1.3 市场风险

9.1.4 资金管理风险

9.2 项目风险规避措施

9.2.1 不可抗力因素风险规避对策

9.2.2 技术风险规避对策

9.2.3 市场风险规避对策

9.2.4 资金管理风险规避对策

第10章 项目影响效果评价

10.1 “双碳”目标影响评价

10.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0.3 社会影响评价

10.4 经济效益影响评价

第11章 结论与建议

11.1 结论

11.2 建议

附件: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各种认证、标准

1、营业执照

2、资质证书

3、认证证书

4、标准

附图:项目地理位置图、总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项目鸟瞰图、主要建筑物立面剖面图

1、项目地理位置图

2、总平面布置图

3、工艺流程图

 

 

Copyright © 1998-2023 陕西睿诚群策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产业咨询电话:029-89126333 ICP备案:陕ICP备2023008738号 

在线咨询
029-89126333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