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审召镇建筑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项目案例_睿诚产业研究院

乌审召镇建筑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

前 言

第一章 概 述

1.1 项目概况

1.2编制依据、原则

1.3编制范围

1.4建设规模及内容

1.5主要结论及工程技术经济指标

第二章 城市概况与项目建设必要性

2.1 城市概况

2.1.1 地理位置

乌审旗是隶属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一个旗,位于鄂尔多斯市西南部、内蒙古自治区最南端,地处毛乌素沙地腹部,东西距离104公里,南北距离194公里,区域范围为东经108°17’36”-109°40’22″,北纬37-39°23’50”.总面积11645平方公里。项目所在的苏力德苏木位于乌审旗西南部,东与嘎鲁图镇相连,南与无定河镇相邻,西与鄂前镇接壤,总面积3150平方公里,是全旗面积最大的苏木镇。

乌审召镇位于乌审旗最北部,北与鄂旗和杭锦旗接壤,东依伊金霍洛旗。全镇总面积1928.92平方公里,总人口15911人(农牧业人口8921人,城镇人口1353人,家庭户口465人,外来人口5172人),下设2个社区、7个嘎查村、41个牧业社,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人口占多数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乌审召镇因驻地乌审召庙而得名,一九六五年十二月二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记者郭小川采写的《牧区大寨—乌审召》,这篇通讯使乌审召美名播天下,孕育出了以宝日勒岱为代表,靠实干改善自然环境的“牧区大寨”精神。

本项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乌审召镇查汗庙嘎查呼同牧业社,距离乌审召镇镇政府所在地直距约2km(北侧)。项目区地理坐标:东经 109°7′12.79″~ 109°0′13.88″,北纬 39°14′41.90″~39°14′59.16″之间。

2.1.2 地形地貌

乌审旗地处毛乌素沙漠腹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一般在1300~1400米。乌审旗内地貌类型以成分分为构造剥蚀地形、堆积地形、风积地形、黄土地形、河成地形五类;以形态分为波状高原、梁地、内陆湖淖、滩地(冲积湖积平原),流动与半流动沙丘、固定沙地、黄土梁和河谷地八种地类。地形分布特点:大部分为“梁地、滩地、沙地”相间,北部全为沙源,内多有柳丛,伴有沼泽、湖泊70多处;沙漠、滩地、梁地呈西北一东南条带状分布。

乌审召镇地处乌审旗北部,地形流动、半流动沙丘占总面积的70%以上,呈梁、滩、沙丘相间分布状况。拟建场地地势开阔,地形总体较平坦,局部分布有沟谷,勘察区范围内孔口高程1289.86~1296.67m,最大高差6.81m,场地所处地貌单元为构造剥蚀成因梁地,地貌相对较简单。

2.1.3 地层

拟建场地设计钻探深度内所揭露地层以白垩纪红砂岩为主,上覆第四系全新统风积成因细砂,局部地段分布新近堆积成因人工填土。根据各岩土层的成因类型及其形成年代,自上而下按自然层位划分为四个地层结构单元述之:

①素填土(Q4ml):灰褐色、稍湿~很湿、松散状态,岩土成分主要为粉煤灰。该土层仅在场地东侧揭露,层底埋深6.5~6.7m,层底高程1289.70~1289.97m。

②粉砂(Q4eol):场地范围内零星分布,一般呈浅褐黄色、稍湿、松散状态,分选性良好,粉粒含量较低,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和长石,层底埋深1.8m,层厚1.8m,层底高程1293.29m。

③全风化砂岩(K):浅褐红色,属于湖相碎屑沉积成因,处于半成岩状态,原岩结构基本保持完好,岩层较完整,主要结构面为层面,层面之间结合较好,层面倾角小于5度,属于粘土质细砂岩,以泥质胶结为主,含少量钙质,中厚层状,岩层中的长石绝大部分已分解成粘土矿物,钻探岩芯呈碎块状或砂状,岩石碎块手捏易碎,浸水后软化明显,一般呈块状崩解。该层厚度变化在1.0~2.1m之间,层底埋深1.0~8.6m,层底标高在1287.70~1291.37m之间。

④强~中等风化砂岩(K):浅褐红色,属于湖相碎屑沉积成因,处于半成岩状态,原岩结构保持完好,岩层较完整,主要结构面为层面,层面之间结合较好,层面倾角小于5度,属于粘土质细砂岩,以泥质胶结为主,含少量钙质,中厚层状,岩层中的长石部分已分解成粘土矿物,钻探岩芯以长柱状为主,岩石碎块手掰不易碎,锤击较易碎,设计钻探深度内未穿透。该岩层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小于5Mpa,可判定为极软岩。

2.1.4 水文地质

勘察期间项目区内沟谷南段谷底有积水分布,积水深度约0.5m。本次勘察设计钻探深度内普遍揭露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0.2~5.3m,水位标高1289.58~1291.37m,地下水的类型以碎屑岩裂隙潜水为主,有弱承压性,富水性一般,主要通过大气降水垂直入渗补给,排泄以径流为主,年平均水位变化幅度在±0.5m左右。本次勘察未收集到设计基准期内(近50年)的历史高水位资料。根据已收集到的乌审旗2005~2014年水文观测资料,该时段年度最高水位差0.46m,历年最高水位期均为2月份,最低水位期均为7月份。本次勘察野外勘探施工于2021年8月上旬完成,勘察期测得潜水位接近于年度最低水位。综上所述,建议拟建场地抗浮设防水位按现状水位统一上浮0.5m予以考虑。

2.1.5 河流

乌审旗地处毛乌素沙漠腹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一般在1300~1400米。主要河流有无定河、纳林河、海流图河等。境内乌审旗地图碱水湖泊较多,较大的有浩通音查干淖尔、毛敦查干淖尔、巴嘎淖尔、呼和套勒盖淖尔、苏日淖尔等,湖内盛产天然碱。

2.1.6 气候气象

乌审旗境内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6.8℃,全年日照2800-3000小时,有效积温2800-3000℃,年降水量少,年降水量350-400毫米,多年平均降水量一般为333.1mm,降水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大气降水基本以地表迳流形式排泄,年蒸发量2200-2800毫米,年平均风速3.4米/秒,无霜期113-156天。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附录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线图:乌审旗土壤标准冻结深度为1.30米,场区范围内素填土层①属于胀冻地基土,粉砂层②属于不胀冻地基土,全风化砂岩层③属于强胀冻地基土。

2.1.7 场地地震效应

拟建场地所处区域隶属于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管辖,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结合《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综合确定,乌审旗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Ⅰ1类,设计特征周期为0.25s。拟建场地地处建筑抗震一般地段。

2.2 垃圾收运处理现状

目前乌审召镇的建筑垃圾主要是工程渣土、工程泥浆、工程垃圾、拆除垃圾、装修垃圾,而乌审召镇对建筑垃圾的处理渠道匮乏,相关人员经常将垃圾倾倒在偏远的小村庄附近,或是随意倾倒在马路旁边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据统计,乌审召镇每天产生的垃圾主要是建筑垃圾,占垃圾总量的95%以上,但乌审召镇的垃圾收运及处理的设施设备落后,没有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垃圾收集中转站和卫生填埋场,垃圾收运困难,所以各建设单位经常乱堆乱倒甚至随意将垃圾倾倒至沿公路两侧,污染环境。

基于以上问题,乌审召镇政府在2022年2月28日的中共乌审召镇委员会 乌审召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乌审召镇对标先进“跑起来、提效能、争一流”工作行动方案》的通知中提出2022年,启动乌审召镇建筑垃圾填埋场、废品集中回收点、生活污水处理站及中水回用管道新建项目,建设垃圾分类处理设施100套,吸污车1辆,道路清扫车1辆、户用小垃圾桶2000个,垃圾箱60个,垃圾清运车1台。进一步加强综合执法力度,加大对道路沿线、重要交通节点、镇区周边等违章违法建筑的整治拆除力度,将执法职能向农村牧区延伸。

2.2 垃圾收运处理现状

2.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第三章 建筑垃圾处理工艺方案的选择

3.1 城市建筑垃圾处理方法及国内外发展简况

(1)国内建筑垃圾处理现状

建筑垃圾的处理和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生产、运输、处理、再利用各个层面,其中更是牵涉到建设、发改、环保、工业与信息化等多个行政管理部门。只有所有的环节统一管理,协同配合,才能形成一个闭合的建筑垃圾处理链,真正实现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目前这些环节实际是孤立的,建筑垃圾的合理化处理单凭企业行为和市场运作在初期是很难实现。

相比生活垃圾处理,我国建筑垃圾主要存在下面几个问题:

1、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不高,处理方式落后。

不同结构类型的建筑所产生的各种垃圾成分的含量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组成是一致的,主要由渣土、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剔凿产生的砖石和混凝土碎块、打桩截下的钢筋混凝土桩头、金属、木材、装饰装修产生的废料、各种包装材料和其它废弃物等组成。

日本、德国、荷兰等发达国家,其利用率普遍较高,而中国大陆地区绝大部分建筑废料还处于未经任何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采用露天堆放或简易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的原始状态。

2、征收处理费,却难以控制浪费源头。

从目前中国颁布的若干部法律来看,对于垃圾量的控制主要是通过交纳垃圾处理费,实现从源头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量。但这种收费方法并没有从根本上堵住建筑垃圾的源头,因为对于多数建筑垃圾生产单位来说,征收垃圾处理费不会对其产生较大影响,相对于建筑垃圾资源化来说,还没有涉及到建筑垃圾的资源化问题。

3、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中国对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再生的重要性虽已有所认识,但还没引起足够的重视。近年来,国内虽然已经有部分城市制定了地方法规,对于建筑垃圾有了更进一步的规定。但是国家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禁止填埋可利用的建筑垃圾。凡利用垃圾生产出的材料和产品,建立综合利用资源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建立和完善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和补偿机制,依靠合理的价格和税收政策引导社会节约资源。总体来说,国家还缺乏完善的、能够对建筑垃圾产生部门起到指导性作用的具体规定。

有专家认为,在中国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之后,并且具有一定物质基础的条件下,应当加快制定出台专项针对建筑垃圾的法律规范的进程。

(2)存在问题

这几年来,乌审召镇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更是得到了提高。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业也同时快速发展,相伴而产生的建筑垃圾日益增多。

依据一些市场部门的统计,每建1万平方米建筑,就会产生建筑垃圾500吨至600吨;而每拆除1万平方米的旧建筑,则会产生7000吨至12700吨的建筑垃圾。

随着城市建筑项目的大量增加,乌审召镇每年都有建筑垃圾产生,而全县没有建筑垃圾处理回收的机构。因缺乏统一完善的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和规范的处置场所,全县的建筑垃圾多采取扔弃、填埋等简单方式处理。乱倒、乱填、乱埋现象屡禁不止,给相关责任部门添加了不少压力,就处理建筑垃圾的向题上,所需的人力、物力是很浪费的。

通常,在建筑垃圾数量比较少的地方,相关部门可以靠人力清理,而遇到一些比较大块的水泥板,靠人力挪不动,因此清理工不得不将其敲碎再搬,这给清理建筑垃圾的相关人员提高了难度;遇到更大块的建筑垃圾,则需要挖掘机来帮忙清理,这无疑又增大了建筑垃圾的处理费用。

3.2 建筑垃圾组成

第四章 场址的选择

4.1 场址选择原则

4.2 备选厂址情况

4.3 拟选场址可行性分析

第五章 处理场工程设计

5.1  建筑垃圾处理现状

5.2建筑垃圾产生量预测

第六章 总图与运输

6.1 设计依据

6.2 总平面布置

6.3收运现状及基本要求

6.4运输机具的要求

第七章 建筑垃圾堆填区总体设计

7.1一般规定

7.2建设内容

7.3场址占地

7.4场址土地情况

7.5使用年限

7.6建设规模及容量

7.7场地平整及土石方工程

7.8雨水导排系统

第八章 建筑垃圾卫生填埋区总体设计

8.1建设内容

8.1.4垃圾填埋厂工艺流程图

8.2场址占地

8.3使用年限

8.4建设规模及容量

8.5场地平整及土石方工程

8.6防渗工程设计

8.7渗滤液导排系统及处理

8.8截水沟设计

8.9填埋工艺与填埋作业

8.10设备方案

8.11填埋场封场

8.12计量系统

第九章 建筑垃圾预处理区域总体设计

9.1一般规定

9.2建筑垃圾预处理系统

9.3垃圾处理入场要求

第十章 公用工程

10.1总图运输

10.2土建工程

10.3给排水工程

10.4暖通工程

10.5通风

10.6供电通讯

第十一章 环境保护

11.1 编制依据

11.2 评价应坚持的原则

11.3 环境现状分析

11.4 施工期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11.5 施工期污染控制和防治措施分析

11.6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11.7 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

11.8 环境影响评价

11.9 环境监测

第十二章 劳动保护、职业安全与卫生

12.1 设计依据

12.2 主要危险因素分析

12.3 安全卫生防范措施

第十三章 管理体制、劳动定员与建设进度

13.1 企业组织

13.2组织机构

13.3 劳动定员

13.4 人员培训

13.5 原则与步骤

13.6 项目的实施

13.7 调试与试运转

13.8 建设进度计划

第十四章 土地利用、防止灾害与水土保持

14.1 灾害预防

14.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第十五章 财务分析

15.1. 投资估算

15.2. 总成本费用估算

15.3 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估算

第十六章 工程效益

16.1 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

16.2节能效益分析

第十七章 项目招投标内容

17.1 招标依据

17.2 招标范围及内容

17.3 招标原则

17.4招投标组织形式

17.5 招标方式

17.6 招标遵循的原则

第十八章 结论与存在问题

18.1 结论

18.2 存在的问题

附表1:总投资估算表

附表2:单项工程费用估算表

附表3:工程建设其他费用表

附图1:区域位置图

附图2:填埋场位置图

附图3:总平面布置图

附图4:填埋场区整平图

附图5填埋区渗滤液导排系统平面图

附图6门卫室立面及剖面图

附图7:垃圾坝坝顶结构

附图8穿坝管处垃圾坝断面图

附图9垃圾坝踏步大样图

附图10调节池顶部大样

附图11调节池顶护栏布置

附图12防渗结构断面大样

附图13:防渗构造断面图

附图14:防渗系统构造断面图

附图15:防渗系统构造断面图

附图16:防渗系统构造断面图

附图17:渗滤液导排主盲沟和支盲沟位置关系及大样图

附图18:导排支盲沟断面图

附图19:坝体坡脚处护坡兼挡水墙大样图

附图20:排水沟大样图

附图21:消防池大样图

附图22:消防池平面图

附图23:伸缩缝1-1平面图

附图24:隔离栅做法图

附图25:监测井做法图

Copyright © 1998-2023 陕西睿诚群策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产业咨询电话:029-89126333 ICP备案:陕ICP备2023008738号 

在线咨询
029-89126333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