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福冷链物流有限公司 中国东部沿海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项目案例_睿诚产业研究院

江苏大福冷链物流有限公司 中国东部沿海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1.1 项目背景

1.1.1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中国东部沿海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性质:新建

建设地址:江苏省泰州市罡杨镇通泰路

1.1.2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单位

1.1.3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报单位

1.1.4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1.5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范围

1.2 项目概况

1.2.1 建设规模与目标

1.2.2 项目投入总资金与效益情况

1.2.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3 社会效益及评价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可行性、紧迫性

2.1 项目建设背景

2.1.1 中国东部沿海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园面临政策全面支持的黄金发展机遇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成为全国人民发展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指出:“要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加快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优先整合和利用现有物流资源,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衔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推动农产品、大宗矿产品、重要工业品等重点领域物流发展。优化物流业发展的区域布局,支持物流园区等物流功能集聚区有序发展。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提高物流智能化和标准化水平。”

为进一步促进农产品物流行业快速健康发展,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指出,“我国高度重视冷链物流发展,在近几年下发的中央1号文件中均强调要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建设,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消费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加快冷链物流技术、规范、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培育冷链物流企业,建设一体化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同时,《规划》还从加强协调、完善政策、整合资源、增加投入、鼓励创新、培养人才以及完善法规与监督等七个方面指出了冷链物流保障措施实施方向。

为促进全省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区域竞争力,加快江苏省经济快速协调有序发展,省政府在《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指出,要“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以交通运输业为基础,依托机场、港口和铁路、高速公路枢纽,大力发展综合物流中心、专业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同时,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立足各类交通枢纽,构建快速便捷、货畅其流的集疏运体系,推进现代物流和产品交易市场集聚区建设。”

在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发展的动力仍十分强劲,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阶段的重要机遇期,泰州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泰州市发展现状,制定了《泰州市城北物流园区产业发展规划修编(2013-2025)》,指出,“要以铁路货运站和内河水运码头为基础,以现代物流企业为依托,以物流信息平台为支撑,以产业结构调整和物流资源整合为手段,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为方向,构筑以生产资料和农副产品集散为主的物流基地,建设集运输、仓储、加工、配送和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中心。”

2.1.2 区域农副产品辐射区域广泛,相关产品流通需求巨大为项目发展提供有利环境

近年来,江苏省全力构建畅通高效、安全绿色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综合交通通道全面覆盖主要产业聚合轴和城镇发展带,100%行政村实现灰黑化等级公路通达,实现县县通高速,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基本覆盖重点中心镇、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和主要交通节点,为加快苏北振兴、苏中崛起、苏南提升,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及交通物流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泰州泰州为苏中门户,自古就有“水陆要津,咽喉据郡”之称。优越的区位优势,凸显泰州承南启北交通枢纽重要地位。新长、宁启铁路,京沪、盐靖、启扬高速公路纵横全境。泰州火车站6条黄金始发线路通往全国60多个主要城市。

泰州处于上海3小时都市经济圈内,南京2小时都市经济圈内,距离连云港3小时,基于周边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泰州市将有望对上海市及全江苏省的农副产品需求将形成有力支撑。

2012年,上海及江苏省的城镇居民家庭全年用在食品上的现金消费共计5279.09亿元,除去外出用餐消费,其他农副产品消费前四位分别为:肉禽及制品(946.69亿元,整体占比17.93%)、蔬菜类(483.75亿元,整体占比9.16%)、水产品类(477.42亿元,整体占比9.04%)、干鲜瓜果类(409.82亿元,整体占比7.76%)。其中,肉禽消费总量约175.60万吨,蔬菜类消费总量约742.65万吨,鲜瓜果消费总量约395.49万吨。

近年来,泰州市农业保持稳健发展态势,2012年作为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泰州市农业快速发展,总产值322.11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全年肉类产量25.8万吨,增长5.7%;禽蛋产量11.65万吨,增长5.5%;牛奶产量4.23万吨,增长9.6%;水产品产量35.9万吨,增长4.2%。

基于自身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泰州市可为上海及江苏全省的农副产品需求提供支持,并带来巨大的农产品物流市场需求。

2.1.3 区域现代农业蓬勃发展为项目建设带来广阔市场空间

近年来,泰州市创新农业发展机制,大力推进高效规模农业发展,农业整体发展迅速,2008—2012年,全市农业增加值从109亿元增至191.75亿元,年复合增速15.17%;主要农产品总产量从266.89万吨增至363.76万吨,年复合增速8.05%。

其中,各主要农产品的占比没有太大变化,从产量来看,2012年,排名前三位的主要农产品分别为蔬菜(271.86万吨,整体占比约74.74%)、水产(35.91万吨,整体占比约9.87%)以及肉类(25.80万吨,整体占比约7.09%)。

从泰州市各农产品在江苏省的产量占比来看,主要农产品整体产量约占江苏省的5.67%;肉类、禽蛋、瓜果、水产、蔬菜以及奶产品产量分别占江苏省的6.51%、5.91%、5.09%、7.27%、5.45%以及6.90%,为江苏省主要农产品产区之一。

综上,泰州市的现代农业生产规模可观,增势稳健,为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产品附加值。未来,区域各级政府将进一步增强现代农业生产能力,拓展农产品产业链,深入落实促进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为相关行业带来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

2.1.4 区域冷链物流行业急需规模化、高效化、信息化发展

江苏省具备较好的冷链物流基础,不仅在集中了一批现代化的冷冻仓储企业,冷链物流所需的设备制造知名企业,公路、铁路、海运、空运等运输渠道也较为健全。同时,地产的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也亟须通过冷链物流进入更大、更远的市场。

但包括泰州市在内,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与国外还有较大差距,仍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化、系统化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与发展现代农业、居民消费和扩大农产品出口的需求相比仍有差距。主要体现在:整体设施规模不足,人均冷库容量仅7公斤,冷藏保温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0.3%,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蔬菜类的冷链物流率只有不到10%,而发达国家已达90%;水产品国内约20%,而发达国家已达80%以上;行业中规模企业较少,年营业额多数仅为几千万元,极少上亿元。

同时,泰州市冷链物流行业具有以下特点:容量供需缺口严重,按冷库行业年周转4~5次计算,泰州地区2012年需冷库容量113.95万吨,目前区域公用冷库45.8万吨,冷库缺口约68.15万吨;冷库设施陈旧,市区内现存冷库,多为20世纪80、90年代兴建,工艺比较落后,操作方法简单,布局不合理,标识不清,不能实现计算机货位管理。信息系统严重滞后,客户远程查询等服务有待完善,不能实现系统控制管理;经营业态过于传统单一,市区内尚无将全程物流服务与冷库功能结合的模式,现有生产企业物流采购模式过于传统,产业链拓展不够完整。

冷链物流行业规模化、高效化、信息化发展是未来行业发展方向。《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指出,到2015年,我国将建成一批效率高、规模大、技术新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冷链物流核心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形成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冷链物流企业,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上下游衔接、功能完善、管理规范、标准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

2.2 项目建设必要性

2.2.1 推动区域现代农业又快又好发展,加快农村建设的需要

2.2.2 促进区域冷链物流行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需要

2.2.3 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改善民生的需要

2.2.4 加快区域各产业融合发展的需要

2.3 项目建设可行性

2.3.1 项目建设地区位优势明显支撑项目可行

2.3.2 项目发起方竞争优势明显支撑项目可行

2.3.3 项目开发建设模式合理支撑项目可行

2.3.4 项目效益可观保障项目可行

第三章 项目发展环境分析

3.1 政策环境

3.2 经济环境

3.2.1 江苏及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支撑冷链物流产品需求快速增长

3.2.2 消费者食品健康意识的提高推动冷藏食品消费量快速上升

3.2.3 江苏省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稳健,但仍处于起步阶段

3.3 市场环境

3.3.1 行业简介

3.3.2 整体市场发展现状

3.3.3 项目核心市场规模

3.4 技术环境

3.4.1 冷库建设技术发展状况

3.4.2 冷库制冷设备发展状况

3.4.3 气调储藏技术

3.4.4 CAS 冻结系统

3.4.5 食品冷藏运输技术

第四章 冷链物流园区市场调查

4.1 全国冷链物流园区地理分布调查

4.2 全国冷链物流园区建设状态调查

4.3 全国冷链物流园区类型调查

4.4 全国冷链物流园区投资建设主体及园区资金来源调查

4.5 全国冷链物流园区占地规模及投资规模调查

4.5.1 冷链物流园区占地规模调查

4.5.2 冷链物流园区投资规模调查

4.6 全国冷链物流园区内入驻企业和实体的主要类型调查

4.7 全国冷链物流园区的收入来源及产值调查

4.8 全国冷链物流园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阻力调查

4.9 全国冷链物流园区内的典型设施、设备调查

4.10 全国冷链物流园区相关政策调查

4.11 全国冷链物流园区创税能力调查

第五章 冷链物流园区规划建设总体思路

5.1 指导思想

5.2 基本原则

5.2.1 整体规划

5.2.2 高起点现代化

5.2.3 滚动发展

5.2.4 持续经营

5.3 园区定位

5.3.1 江苏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基地

5.3.2 江苏农副产品交易基地

5.3.3 江苏农副产品加工基地

5.3.4 江苏冷链物流信息中心

5.3.5 江苏冷链物流发展创新基地

5.4 园区发展战略目标

5.4.1 近期战略目标

5.4.2 中期战略目标

5.4.3 远期战略目标

第六章 园区建设方案

6.1 园区建设目标、思路、策略及依据

6.1.1 园区建设目标

6.1.2 园区建设思路

6.1.3 园区建设策略

6.2 园区选址

6.2.1 园区选址

6.2.2 选址地现状

6.3 园区功能规划

6.3.1 物流园区功能规划原则

6.3.2 园区功能规划构成

6.4 园区物流企业类型规划

6.5 园区分区规划

6.5.1 园区分区规划原则

6.5.2 中国东部沿海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园分区及建设规划

6.6 园区配套基础设施规划

6.6.1 项目设计、施工及安装规范

6.6.2 基础设施基本布局

6.6.3 园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规划

6.6.4 园区给水工程设施规划

6.6.5 园区排水工程规划

6.6.6 园区电力设施规划

6.6.7 园区通信工程规划

6.6.8 园区环卫设施规划

6.7 园区景观界面规划

6.7.1 冷链物流功能区

6.7.2 交易及综合配套区

6.7.3 各个交叉口

6.8 园区绿化种植规划

6.8.1 道路绿化种植区

6.8.2 仓储种植区

6.8.3 货运站种植区

6.8.4 综合管理配套种植区

6.8.5 公共绿地配套种植区

6.8.6 拟选植物总览

第七章 项目技术与设备方案

7.1 冷链物流技术与设备方案

7.1.1 冷库的组成

7.1.2 冷库运营模式

7.1.3 物流过程冷冻、冷藏、气调的工艺流程

7.1.4 冷库建筑形式:复叠制冷,多层

7.1.5 制冷剂:R404A/C02复叠式制冷

7.1.6 冷链设备方案

7.1.7 冷藏车

7.1.8 控制系统

7.1.9 冷负荷计算

7.2 基于RFID的食品冷链物流追溯系统

7.2.1 食品追溯关键技术概述

7.2.2 食品冷链追溯系统总体架构

7.2.3 食品追溯系统总体数据流

7.3 农副产品加工流程

7.3.1 冷鲜肉加工工艺

7.3.2 蛋类加工工艺

7.3.3 奶类加工工艺

7.3.4 果蔬加工工艺

7.3.5 水产品加工工艺

7.3 核心设备方案

第八章 园区运营

8.1 组织机构

8.2 经营范围

8.2.1 分销网络

8.2.2 电子商务平台

8.3建设项目农副产品引进类别

8.4 引进农副产品来源、量及运输方式

8.5 运营策略

8.6 物业支持

8.7 园区竞争优势塑造及提升

8.7.1 有效推动供应链管理优化

8.7.2 广泛整合资源构建供需体系

8.7.3 积极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

8.7.4 积极借力资本推动当地企业发展

8.8 项目招投标方案

8.8.1 招标范围及标段的划分

8.8.2 招标方式

8.8.3 招标组织形式

第九章 项目节能节水方案

9.1 节能设计依据

9.2 冷库设计中的节能

9.3 冷库运营的节能

9.4 建筑节能

9.5 空调节能

9.6 电气节能

9.7 给排水节能

9.8 节能管理制度

第十章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保护措施

10.1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措施

10.1.1 建设期环境影响分析及环保措施

10.1.2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及环保措施

10.1.3 水土流失来源及防治措施

10.1.4 环境管理措施

10.2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第十一章 劳动卫生、职业安全与消防

11.1 职业安全卫生

11.1.1 设计依据

11.1.2 职业安全

11.1.3 劳动卫生

11.2 消防

11.2.1 设计依据

11.2.2 消防措施

11.2.3 火灾报警系统

11.2.4 灭火系统

11.2.5 消防知识教育

第十二章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12.1 建设工期

12.2 项目各阶段主要工作目标

12.2.1 建立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12.2.2 资金筹集安排

12.2.3 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12.2.4 施工准备

12.2.5 施工和生产准备

12.2.6 竣工验收

12.3 项目实施进度

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3.1 项目总投资估算

13.1.1 投资估算依据

13.1.2 建设投资估算

13.1.3 铺底流动资金估算

13.1.4 项目总投资

13.2 资金筹措及投资计划

第十四章 财务评价

14.1 计算依据及相关说明

14.1.1 项目测算参考依据

14.1.2 项目测算基本设定

14.2 总成本费用估算

14.2.1 生产成本

14.2.2 折旧及摊销

14.2.3 财务费用

14.2.4 其他费用

14.2.5 总成本费用

14.3 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

14.3.1 销售收入

14.3.2 销售税金及附加费用

14.4 损益及利润及分配

14.5 盈利能力分析

14.5.1 投资利润率与投资利税率

14.5.2 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和投资回收期

14.5.3 项目现金流量表

14.6 盈亏平衡分析

14.7 敏感性分析

第十五章 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分析

15.1 经济效益

15.1.1 园区经济效益显著

15.1.2 降低运行成本,改变区域经济增长方式

15.1.3 形成新的产业形态,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15.1.4 促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市场形成和发展

15.2 社会效益

15.2.1 保障食品安全,营造安全放心的食品消费环境

15.2.2 优化物流资源配置,提升行业标准,促进经济发展

15.2.3 有效缓解冷链物流储藏,运输市场的压力

15.2.4 延长农副产品的保质时间,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15.2.5 提供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

第十六章 项目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

16.1 项目风险构成

16.1.1 法律及政策风险

16.1.2 市场风险

16.1.3 建设风险

16.1.4 经营、管理风险

16.2 项目风险应对措施

16.2.1 法律及政策风险防控措施

16.2.2 市场风险防控措施

16.2.3 建设风险防控措施

16.2.4 经营管理风险防控措施

第十七章 项目综合结论及建议

17.1 项目综合研究结论

17.2 项目建议

第十八章 附录

Copyright © 1998-2023 陕西睿诚群策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产业咨询电话:029-89126333 ICP备案:陕ICP备2023008738号 

在线咨询
029-89126333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