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县汤峪镇尖角村及焦岱镇下虎沟村 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项目案例_睿诚产业研究院

蓝田县汤峪镇尖角村及焦岱镇下虎沟村 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

蓝田县汤峪镇尖角村及焦岱镇下虎沟村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

1.1.2 项目地址

蓝田县汤峪镇尖角村及焦岱镇下虎沟村

1.1.3 主要建设内容与规模

占地面积:1200亩(800000.00m2

1.1.4 建设工期

1.1.5 技术合作单位

1.1.6 投资规模和资金来源

1.1.7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2 企业概况

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4 主要结论与建议

1.4.1 结论

1.4.2 建议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 建设背景

2.1.1 国家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

无农不稳,无粮则乱。这一幕在古今中外反复上演。历史上,齐国诱导鲁国弃粮种桑,关键时候断粮降服鲁国;越王勾践把种子煮熟贡给吴国,趁其粮食绝收一举灭吴。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全球30多个国家限制粮食出口,部分国家因此社会动荡甚至政权更迭。只有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把稳强国复兴主动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而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目前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没有变,耕地“非粮化”、“非农化”问题依然突出。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要保粮食生产能力,确保需要时能产得出、供得上,在保护好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的基础上,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并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连续多年的中央1号文件也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出明确要求,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年度任务,重点补上土壤改良、农田灌排设施等短板。同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作出系统部署,为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

 

2.1.2 高标准农田建设形成广泛共识、积累了丰富经验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一项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是一项事关农村产业兴旺、农民脱贫致富的民心工程,是一项事关乡村田园风貌、农村生态文明的战略性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惠及全民的德政工程,社会各界高度认同,农民群众普遍欢迎。

近年来,各地政府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在组织形式、工作机制、资金筹措、实施模式等方面探索了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强化统筹、部门协同,集中示范、整区域推进等诸多好做法、好经验,创造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模式,为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路径借鉴。

陕西省高标准农田区域建设模式已逐渐成熟,关中灌区初步形成“渠井配套+节水灌溉+高效生产”建设模式,一年两料,三季五轮灌溉,丰产增收。

同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村集体经济、涉农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更多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到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来,形成财政资金、社会资本有效融合的良好局面,工程建设规模、质量、标准不断提升。

2.1.3 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仍然艰巨

我国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稳步增加,到2022年底全国已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19.18亿亩耕地超过一半是高标准农田。

而《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明确到2025年建成10.75亿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1.05亿亩高标准农田,以此稳定保障1.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到2030年建成12亿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2.8亿亩高标准农田,以此稳定保障1.2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

《陕西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提出到2025年累计建成2194万亩高标准农田,到2030年累计建成2617万亩高标准农田,耕地地力平均提高0.5个等级以上,以此稳定保障1000万吨粮食产能。

同时,受到自然灾害破坏等因素影响,部分已建成高标准农田不同程度存在着工程不配套、设施损毁等问题,影响农田使用成效,改造提升任务仍然艰巨。现有高标准农田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质量等级,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仍然存在差距。

 

2.1.4 项目现状

2.2 规划政策相符性

2.3 项目建设必要性

2.3.1 保障粮食安全的需要

2.3.2 提升农田质量的需要

2.3.3 推动蓝田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2.3.4 促进蓝田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三章 项目需求分析与产出方案

3.1 行业市场分析

3.1.1 玉米市场分析

3.1.2 小麦市场分析

3.2 蓝田县农村产业发展情况

3.2.1 粮食产量发展总体情况

3.2.2 蓝田农村产业面临困难

3.2.3 小结

3.3 产出分析

3.3.1 产出方案

3.3.2 建设内容与规模

第四章 项目选址及要素保障

4.1 项目选址

4.2 建设条件

4.2.1 位置境域

4.2.2 地质构造

4.2.3 地形地貌

4.2.4 气候特征

4.2.5 水系水文

4.2.6 土壤类型

4.2.7 自然灾害

4.3 要素保障

4.3.1 土地要素保障

4.3.2 资源环境要素保障

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

5.1 技术方案

5.1.1 深松耕技术

5.1.2 秸秆还田技术

5.2 设备方案

5.2.1 生产设备

5.2.2 灌溉设施

5.3 工程方案

5.3.1 规划设计

5.3.2 灌溉与排水工程

5.3.3 田间道路工程

5.3.4 农田输配电工程

5.4 数字化方案

5.5 建设管理方案

5.5.1 项目建设管理

5.5.2 项目招标

5.5.3 建设实施规划

第六章 项目运营方案

6.1 生产经营方案

6.1.1 科技示范推广

6.1.2 运营管护方案

6.2 劳动安全卫生方案

6.2.1 劳动危险

6.2.2 保障措施

6.3 安全管理与应急方案

6.3.1 安全管理措施

6.3.2 应急响应措施

第七章 项目投融资及财务方案

7.1 投资估算

7.1.1 投资估算说明

7.1.2 编制依据

7.2 项目总投资估算

7.2.1 项目工程费用估算表

7.2.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估算表

7.3 盈利能力分析

7.3.1 基本数据与参数

7.3.2 营业收入

7.3.3 总成本费用

7.3.4 利润

7.3.5 投资估算回报

7.4 融资方案

7.5 财务可持续性分析

第八章 项目影响分析

8.1 经济影响分析

8.2 社会影响分析

8.2.1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8.2.2 促进农民的科技知识和技能提升

8.2.3 促进农村社会文明进步

8.2.4 加强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8.3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8.3.1 土壤保护和改良

8.3.2 水资源管理

8.3.3 农药和化肥减排

8.3.4 碳汇效应

8.4 资源和能源利用影响分析

8.4.1 土壤资源利用效果

8.4.2 水资源利用效果

8.4.3 能源利用效果

8.4.4 其他资源利用效果

第九章 项目风险管控措施

9.1 风险识别

9.1.1 自然灾害风险

9.1.2 建设资金风险

9.1.3 农民认可度风险

9.1.4 环境污染风险

9.2 管控措施

9.2.1 自然灾害风险管控

9.2.2 建设资金风险管控

9.2.3 农民认可度风险管控

9.2.4 环境污染风险管控

第十章 结论与建议

10.1 结论

10.2 建议

第十一章 附图、附表及附件

11.1 附表

Copyright © 1998-2023 陕西睿诚群策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产业咨询电话:029-89126333 ICP备案:陕ICP备2023008738号 

在线咨询
029-89126333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