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蓝田县汤峪镇尖角村及焦岱镇下虎沟村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
蓝田县汤峪镇尖角村及焦岱镇下虎沟村
占地面积:1200亩(800000.00m2)
无农不稳,无粮则乱。这一幕在古今中外反复上演。历史上,齐国诱导鲁国弃粮种桑,关键时候断粮降服鲁国;越王勾践把种子煮熟贡给吴国,趁其粮食绝收一举灭吴。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全球30多个国家限制粮食出口,部分国家因此社会动荡甚至政权更迭。只有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把稳强国复兴主动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而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目前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没有变,耕地“非粮化”、“非农化”问题依然突出。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要保粮食生产能力,确保需要时能产得出、供得上,在保护好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的基础上,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并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连续多年的中央1号文件也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出明确要求,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年度任务,重点补上土壤改良、农田灌排设施等短板。同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作出系统部署,为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一项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是一项事关农村产业兴旺、农民脱贫致富的民心工程,是一项事关乡村田园风貌、农村生态文明的战略性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惠及全民的德政工程,社会各界高度认同,农民群众普遍欢迎。
近年来,各地政府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在组织形式、工作机制、资金筹措、实施模式等方面探索了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强化统筹、部门协同,集中示范、整区域推进等诸多好做法、好经验,创造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模式,为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路径借鉴。
陕西省高标准农田区域建设模式已逐渐成熟,关中灌区初步形成“渠井配套+节水灌溉+高效生产”建设模式,一年两料,三季五轮灌溉,丰产增收。
同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村集体经济、涉农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更多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到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来,形成财政资金、社会资本有效融合的良好局面,工程建设规模、质量、标准不断提升。
我国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稳步增加,到2022年底全国已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19.18亿亩耕地超过一半是高标准农田。
而《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明确到2025年建成10.75亿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1.05亿亩高标准农田,以此稳定保障1.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到2030年建成12亿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2.8亿亩高标准农田,以此稳定保障1.2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
《陕西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提出到2025年累计建成2194万亩高标准农田,到2030年累计建成2617万亩高标准农田,耕地地力平均提高0.5个等级以上,以此稳定保障1000万吨粮食产能。
同时,受到自然灾害破坏等因素影响,部分已建成高标准农田不同程度存在着工程不配套、设施损毁等问题,影响农田使用成效,改造提升任务仍然艰巨。现有高标准农田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质量等级,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仍然存在差距。
Copyright © 1998-2023 陕西睿诚群策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产业咨询电话:029-89126333 ICP备案:陕ICP备20230087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