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烽纸厂酒厂地块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项目案例_睿诚产业研究院

息烽纸厂酒厂地块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1.1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息烽县酒厂纸厂地块房地产开发项目

项目地址:贵州省息烽县永靖大道与G210国道交叉口东北侧

项目性质:新建

建设单位:息烽县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项目建设期:4年

1.1.1 项目基本情况

1.1.2 建设主要内容与规模

  • 项目定位
  • 具有“生态景观”理念的居住小区充分利用现状资源,努力营造生态景观社区。
  • 具有“社区中心”理念的特色文化社区在项目功能中集中设置多种配套设施于一体,能满足消费者的居住、休闲娱乐等多重需求,为消费者提高生活品质。
  • 具有“阳光活力”承载的现代健康社区的需求,满足居住环境的健康性、自然性、环保性、亲和性、趣味性和丰富性,社区健身场地等。
  • 具有“智能科技”设施的绿色智能社区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社区等新型理念逐渐被消费者所接受,本项目也将引入智能化家居管理模式,包括远程遥控,智能照明系统等。
  • 建设规模

本项目共有3宗地块组成,分别为:

  • 息烽县棚户区5-1号安置地块,规划用地面积46平方米;
  • 息烽县永阳街道永红村2-13号地块,规划用地面积50平方米;
  • 息烽县永阳街道永红村2-14号地块,规划用地面积22平方米。

拟建用地总规模:53208.12平方米。

  • 建设主要内容

本项目致力于打造特色居住小区,塑造高品质的住户体验,提升住户幸福感;追求居家生活的庭园化,注重空间可变性与流动性,创造有地域特色住方式,营造“高效、生态”的居住空间。主要建设功能为:住宅、商业、商业服务网点、地下车库、配套用房、设备用房等。项目总建筑面积178143.14平方米。

1.1.3 项目开发计划

1.1.4 项目投资及资金筹措

1.1.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2 项目建设单位简介

1.3 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

1.4 主要结论与建议

1.4.1 结论

1.4.2 建议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2.1 项目建设背景

2.1.1 我国新发展格局下,居民居住消费助力扩大内需战略

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要求和发展条件都呈现新特征,特别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通过增加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推动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良性循环。大国经济具有内需为主导的显著特征。进一步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必须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扩大居民消费和有效投资,增强经济发展韧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促进国内大循环更为顺畅,必须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打通经济循环堵点,夯实国内基本盘。

扩大内需战略要求全面促进消费,最终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其中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因城施策,落实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政策措施,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促进国民经济的稳步健康发展,优化消费结构,扩大内需,把住宅建设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自20世纪90年代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的确立以来,我国房地产行业历经了多次重大政策调控。总体来讲,房地产刺激与打压政策对房地产投资相应地形成激励与遏制的作用,即房地产的供给与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方向一致。

1998年7月,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简称“23号”文件),明确提出“促使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拉开了以取消福利分房为特征的中国住房制度改革。调控效果激活了低迷数年的房地产市场,推动了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我国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业进入发展新时期。

2003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将房地产业定位为拉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明确提出要保持房地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该政策极大的推动了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同时,为抑制房价的快速上涨,国务院等部门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又称“老国八条”等政策,以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在各类政策下,我国房地产行业处于频繁调控期。

2016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此后,与房地产相关的部门陆续出台了与之相配套的政策,涉及房企融资、购房者信贷等方面。国家、地区的各项规划与政策中也在强调要“房住不炒”的定位。

2021年,央行、银保监会等机构针对房企提出三道红线政策,开始在全国实施。三道红线即剔除预收款项后资产负债率不超过70%、净负债率不超过100%、现金短债比大于1。按照监管要求,到2023年6月底,12家试点房企的“三道红线”指标必须全部达标,2023年底所有房企实现达标。

2023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首次提出“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从顶层定义上调整了对当前房地产市场现状的判断,从过去的供不应求和防止房价上涨进入行业新状态新起点

2.1.2 房地产行业进入新状态新起点

2.1.3 本项目的提出

2.1.4 本项目建设优势

2.2 规划政策相符性

2.3 项目建设必要性

2.3.1 扩大内需的重要之举

2.3.2 打造贵阳城市经济圈的题中之义

2.3.3 推动息烽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需要

2.3.4 促进息烽县经济发展的需求

第三章 需求分析及产出方案

3.1 市场分析

3.1.1 中国房地产行业市场分析

3.1.2 贵州省房地产行业市场分析

3.1.3 息烽县房地产市场

3.2 产出方案

3.2.1 项目定位

3.2.2 建设内容与规模

3.2.3 产品方案

第四章 项目选址与要素保障

4.1 项目选址

4.1.1 地理位置

4.1.2 项目现状

4.1.3 项目选址与用地规划相容性

4.1.4 “三线一单”符合性

4.2 建设条件

4.2.1 位置境遇

4.2.2 气候条件

4.2.3 地势地貌

4.2.4 水文河流

4.2.5 交通条件

4.2.6 社会经济

4.3 要素保障

4.3.1 土地要素保障

4.3.2 资源环境要素保障

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

5.1 项目总体规划方案

5.1.1 设计概念与原则

5.1.2 设计依据

5.1.3 规划指导思想

5.1.4 规划构思

5.1.5 空间景观设计

5.2 建筑设计

5.2.1 设计构思

5.2.2 平面设计

5.2.3 立面设计

5.2.4 无障碍设计

5.3 结构设计

5.3.1 工程概况

5.3.2 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和安全等级

5.3.3 自然条件

5.3.4 所遵循的标准、规范、规程

5.3.5 荷载

5.3.6 结构选型

5.3.7 材料

5.4 道路交通

5.5 给排水工程

5.5.1 设计依据

5.5.2 给水工程

5.5.3 排水工程

5.6 电气工程

5.6.1 设计依据

5.6.2 供电电源

5.6.3 配电

5.6.4 照明

5.6.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5.6.6 防雷与接地

5.7 弱电工程

5.7.1 设计依据

5.7.2 弱电设计

5.8 燃气工程

5.8.1 设计依据

5.8.2 用气量及气源

5.8.3 管网布置

5.9 消防工程

5.9.1 总平面布置

5.9.2 建筑消防

5.9.3 给排水消防

5.9.4 电气消防

5.9.5 暖通消防

5.10 人防工程

5.10.1 设计概述

5.10.2 工程概况

5.11 无障碍设计

5.11.1 设计依据

5.11.2 设计内容

5.12 建设管理方案

5.12.1 项目建设管理

5.12.2 项目资金管理

5.12.3 项目招标方案

5.12.4 项目实施安排

第六章 项目运营方案

6.1 生产经营方案

6.1.1 开发模式

6.1.2 营销方案

6.2 运营管理方案

6.2.1 组织机构

6.2.2 职工定员

6.3 安全保障方案

6.3.1 可能产生的危害

6.3.2 劳动安全卫生措施

第七章 项目投融资及财务方案

7.1 投资估算

7.1.1 编制依据

7.1.2 项目总成本估算

7.2 盈利能力分析

7.2.1 项目评估依据

7.2.2 财务评价基础数据的选择

7.2.3 项目销售收入估算

7.2.4 税金估算

7.2.5 项目损益及利润分配

7.2.6 项目现金流量与动态盈利分析

7.2.7 不确定性分析

7.3 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

第八章 项目影响效果分析

8.1 经济影响评价

8.2 社会影响评价

8.2.1 助力扩大内需

8.2.2 带动相关行业发展

8.2.3 增加就业机会

8.3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8.3.1 项目概况

8.3.2 污染防治措施

8.3.3 生态环境恢复与改善

8.4 资源和能源利用效果分析

8.4.1 给排水节能

8.4.2 电气节能措施

8.4.3 通风和空调节能

8.4.4 给排水节水措施

8.4.5 暖通节能措施

第九章 项目风险管控措施

9.1 项目风险

9.1.1 政策与环境风险

9.1.2 资金风险

9.1.3 建造风险

9.2 防范措施

9.2.1 建立信息中心

9.2.2 建立风险预警体系

9.2.3 积极拓宽融资渠道

9.2.4 重视工程质量

第十章 结论与建议

10.1 结论

10.2 建议

Copyright © 1998-2023 陕西睿诚群策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产业咨询电话:029-89126333 ICP备案:陕ICP备2023008738号 

在线咨询
029-89126333
顶部